国产创新药“新”与“质”的跃升——恒瑞医药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国产创新药“新”与“质”的跃升——恒瑞医药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从连云港制药厂到创新型国际化制药企业,恒瑞医药(600276)用54年时间见证了中国医药转型升级之路;从仿制药到创新药,恒瑞医药十年磨一剑引领中国制药企业实现创新蝶变
□ 最近10年,恒瑞医药累计投资400亿元,研发出了16款创新药,另有8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27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上证报调研小组
癌症可以治愈吗?——这是来自患者对生命的渴望,更是无数家庭的殷切期望。
“一项长期随访数据显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总生存(OS)率达31.2%(化疗组19.3%),较以往数据实现了大幅提升,将助力更多患者实现长生存。”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向上海证券报记者分享了一项最新数据。
5年生存率是临床评估癌症临床治愈的重要指标。业界普遍认为,上述数据的大幅提升,是恒瑞医药作为中国医药创新引领企业为延长癌症患者生命作出的又一积极贡献。最近10年,恒瑞医药累计投资400亿元,研发出了16款创新药。
“临床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通过新技术、新方法予以突破,带来本质性的改变,及时满足了市场需求,让大量患者实现用药可及,这就是新质生产力,也是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在孙飘扬看来,恒瑞医药数十年如一日专注创新研发,满足不同患者的用药需求,就是新质生产力的忠实践行者。
落子上海 从“新”起步
从连云港制药厂到创新型国际化制药企业,恒瑞医药用54年时间见证了中国医药转型升级之路;从仿制药到创新药,恒瑞医药十年磨一剑引领中国制药企业实现创新蝶变;从江苏连云港大本营到上海张江创新研发总部,恒瑞医药加速落地科技创新战略,在助力国家生物医药创新提质中,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落子上海,是恒瑞医药创新棋局早已谋划的关键一步。
2000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首发募集资金就是投建位于闵行区的上海恒瑞研发中心(简称“上海恒瑞”)。也正是这个研发中心的成立,推动公司一步步走上了创新研发的道路。
“这里是恒瑞医药创新的起点和基石,公司已上市的16款创新药中有10款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孙飘扬自豪地说,历经近20年发展,目前上海恒瑞已打造为创新药研发中心及高端制剂生产基地,从事新药发现、前端开发、药物研发新技术平台构建等工作。
中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孙飘扬对此感触颇深。在其看来,“因地制宜”就是要结合企业发展现状、产业基础条件、地方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发展新质生产力。
“企业有技术背景、综合实力等有利条件,就要好好地经营发展,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去做。”孙飘扬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就是要提醒大家,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要一哄而上、一种模式,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市场规律,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恒瑞医药的创新之路正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写照。一方面,公司重点针对中国疾病谱进行创新研发。孙飘扬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上市的16款创新药中,9款针对中国高发肿瘤,绝大部分进入医保,大大降低了患者负担。如基于中国临床证据的“双艾”组合一线治疗肝癌用药,是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靶向+免疫治疗组合,且是已公布数据的晚期肝癌一线治疗关键研究中位总生存期最长的,该药物正在向美国FDA申报上市。
另一方面,恒瑞医药致力于解决未获满足的临床需求。孙飘扬表示,公司正在不断拓展自免、代谢等慢病领域,努力做更好的创新药,惠及更多的患者。
让孙飘扬感到振奋的是,国内医药创新环境持续改善,有力推动行业创新发展。近5年,我国有102个国产创新药在国内上市,数量是此前10年的4倍。同时,一批国产创新药正在海外开展临床研究,部分创新成果转让给了跨国药企,表明中国创新药逐步得到国际认可,中国正努力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
以新提质 以质促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新药产品高效产出背后,离不开恒瑞医药所构建的一流创新平台。
“近10年,公司研发投入近400亿元,打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技术平台,如ADC、PROTAC、双抗/多抗开发及AI药物设计等平台。”孙飘扬告诉记者,近3年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均超过20%,位居全国医药行业前列,为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走进上海恒瑞研发中心,在一个空间并不算大的实验室中,数台仪器有序地排列在无尘玻璃罩中,研发人员告诉记者,这是高通量多功能抗体筛选自动化平台,可在预设程序的控制下实现智能化运行。
“在抗体药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通常要从含千亿种抗体序列的噬菌体文库中筛选出功能符合预期的目标分子,非常耗时耗力,而这个平台可以将筛选、培养和检测等多个环节通过机械臂组合在一起,对抗体分子进行精准高效地筛选,从而提高7至8倍的工作效率。”一位正在工作中的研发人员介绍道,高通量多功能抗体筛选自动化平台就是恒瑞医药根据研发中遇到的实际需求,而自主开发的智能化平台,促使研发效率有了飞跃式的提升,而这也是公司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
多个“全球新”的技术平台相互赋能,不断助力恒瑞医药实现高水平创新。“公司每年产生10个左右全球首创/同类最优(FIC/BIC)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基于公司模块化ADC创新平台(HRMAP),我们已有11个ADC产品处于临床开发阶段,6款产品实现全球同步开发。”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张连山对创新药研发管线上的每一个项目都如数家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创新药赛道,恒瑞医药的创新效率可以有多快?
张连山用一组喜人的数据给出答案:目前公司除了在国内获批上市的16款创新药,另有8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27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特别是我们已有9款新药进入上市申报阶段,涵盖抗肿瘤、心血管与代谢、自身免疫、眼科等多个疾病领域,有望在2024年为更多患者带来治疗福音。”
看着仪器上实时跳动的参数,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国产创新药发展的速度;透过玻璃望着研发人员专心致志的神情,不禁令人为国产创新药的未来而感到自豪。
“对产品的更新迭代而言,没有一个完美的药,只有一个比一个更好的药。”张连山笑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么忙。”
向新而行 桃李芬芳
10年时间、400亿元,恒瑞医药不仅为市场带来16款创新药,还源源不断输出各种新技术到全国不同的研发中心,同时还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战略人才。
“新质生产力,其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上海恒瑞研发中心就是恒瑞医药新质生产力的集聚地,我们坚持用新技术、新方法、新人才创造新产品。”恒瑞医药副总经理、上海恒瑞研发中心首席执行官贺峰告诉记者,“上海恒瑞现在有700多名员工,其中500余人是研发人员,三分之一是博士。这样的规模基本与国际领先药企是齐平的,多样化的人才集聚在一起,不同思路相互启发,才能在实验室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国产创新药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恒瑞医药的国际吸引力。近年来,在人才引进方面,恒瑞医药特别设立了“伞兵计划”,通过充实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拉高整个创新人才队伍的“天花板”。“公司将继续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打造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为持续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张连山表示。
事实上,张连山正是恒瑞医药所引进的国际领军人才的代表。2010年,曾任国外一家大型药企首席科学家的张连山,毅然选择加入恒瑞医药投身中国创新药的浪潮。从那一年开始,恒瑞医药也加速走上创新药之路。
汇聚星星之火,点燃创新热情。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恒瑞医药在刷新自身创新底色的同时,也为中国创新药产业蓬勃发展培育了不少专业化的人才,被誉为“中国创新药的黄埔军校”。
“从恒瑞医药走出去做创新药的人才很多很多,我们虽然很不舍得,但也为他们走出去感到高兴,他们犹如一个个创新的火种,可以点亮中国创新药的广阔市场。”张连山说,目前恒瑞医药已在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多地建有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打造了一支5000余人的全球研发团队,为公司高效率的创新研发提供了强大引擎。
站在位于张江的恒瑞医药临床医学中心远眺,西北侧川杨河静谧不语,见证着恒瑞人孜孜不倦向新求质的精神。一河之隔,恒瑞医药全球创新研发总部正拔地而起,这里将承担恒瑞医药全球研发管理职能,并计划建设国际一流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研发中心。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我们相信在上海的发展会助力公司科技创新战略的加速落地。”孙飘扬指着恒瑞全球创新研发总部的方向说,未来,公司将立足上海建立全球研发中心、国际商务中心、高端制造中心等三大中心,充分借助上海优势加强转化研究、实现中国原创,助力国家破解生物医药领域“卡脖子”的难题,真正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国产创新药“新”与“质”的跃升——恒瑞医药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