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梯登高到扬帆出海——亨通光电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从借梯登高到扬帆出海——亨通光电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苏州吴江的一家乡镇企业,到全球光纤通信前三强,亨通光电(600487)的成长故事,可谓是培育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亨通光电累计发布各类国际、国内标准426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198项、PCT国际专利135项
截至2023年末,亨通光电拥有海底电缆、海洋工程及陆缆产品等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约185亿元;拥有海洋通信业务在手订单约55亿元
“企业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后天就淘汰。”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说,成立30多年,亨通光电能够始终走在行业前沿,靠的就是不断超越的创新精神。
亨通光电的创新意识一早就植入公司文化中。走进亨通光电展厅,门口一幅1992年拍下的照片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照片显示公司当年的发展方针就是“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水平、高效益”。五高方针指引亨通光电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果将互联网比作信息高速公路,光纤光缆就好比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石。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2010年以前,我国光纤预制棒(光棒)却严重依赖国外进口,极大限制了互联网通信的发展。2010年,亨通光纤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根国产光棒,成功实现了国产替代,开启了光通信领域的自主创新之路。
从苏州吴江的一家乡镇企业,到全球光纤通信前三强,亨通光电的成长故事,可谓是培育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如今,亨通光纤产品遍布欧洲、南美洲、非洲、亚洲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经的企业方针和企业精神,如何指引了这家企业的成长之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亨通经验”有何借鉴意义?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亨通光电寻找答案。
“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后天就淘汰”
一根光纤预制棒在1米到数米不等,宽约碗口的光棒,上端呈柱状下端呈锥状,外表光亮内里剔透。在特殊气体的保护下,进入拉丝塔的光棒,会在摄氏2000度以上的高温下逐渐融化,然后通过牵引力快速拉伸成直径微米的细丝,经过一系列复杂工艺加工过后,就成为大家熟知的光纤。
以亨通光纤自主研发的6米长的大型光棒为例,一根光棒连续拉丝5到6天,可连续拉制长达15000公里的光纤,相当于在苏州与北京之间7个来回。2023年,中国新建光缆线路长度473.8万公里,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6432万公里。
“光纤预制棒和拉丝工艺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光纤预制棒,技术含量最高,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质量和利润。”亨通光电有关负责人介绍,直到2010年前后,中国的光棒仍有60%左右靠进口,导致我国光纤制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极大地制约了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
2006年,作为亨通掌舵人的崔根良深刻意识到,只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不解决预制棒的根本问题,企业永远都是在给别人打工”。
在崔根良的坚定支持下,亨通光电动员200多名研发人员、投入6亿多元,鏖战1200多个日夜,最终在2009年成功开发出第一根合格的光棒,实现了突破。2010年6月,亨通光电光棒项目正式投产,给光棒打上中国标签,奠定了中国在世界光通信领域的地位和话语权。
改变是颠覆性的——我国光纤价格从每芯公里上千元降至几十元,公众也因此享受到了上网的实惠,推动了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的加快实施。
“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后天就淘汰。”在崔根良看来,创新是企业的源头活水,也是提升经济效益的根本路径。如果继续依靠国外进口,亨通光电或许也能继续存活下去,但是要想跻身世界光纤通信强者之林,必须要有自己的产业竞争力,要有自己的撒手锏。自主创新,就是通往终点的唯一道路。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的快速崛起,数据传输需求迅速增长。作为光通信网络的主要载体,单模光纤受限于非线性和放大器的带宽限制,通信容量已接近极限。2021年,亨通光电瞄准长距离传输的渐变型强耦合少模光纤,先后完成三模、六模、十模光纤样品的制备。2022年,相关产品经合作伙伴测试取得最高3000公里传输距离的突破。
“在提升光纤传输容量的途径中,基于空分复用和模分复用的多芯少模光纤复用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应用潜力的技术之一,有望在未来海洋通信、陆地大容量通信中率先推广应用。”亨通光电有关负责人介绍。
亨通光电子公司亨通光纤总经理刘振华告诉记者,公司会继续注重研发方面的投入,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地进行投资,此外公司会持续锻造实验室能力,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通信光纤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产业了,再发展无非是规模和品牌的竞争,如果我们想要行稳致远,就需要打造我们的实验室能力。例如近期我们要投资两个实验室,一个深海方向的实验室,可能要投资近亿元;还有个高端光学实验室,将会专注光电的交叉学科。”刘振华说。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亨通光电累计发布各类国际、国内标准426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198项、PCT国际专利135项。2023年,公司持续加大在光通信、海洋通信、海洋能源等领域的研发,研发投入超21亿元,较上年同期继续增长,研发投入居行业前列。
全球光通信行业
首座灯塔工厂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由世界经济论坛(WEF)和麦肯锡共同组织评选,根据评选标准,需要集成至少5个世界级领先水平的技术应用,是“数字化制造”和“工业4.0”示范者,代表着全球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
2023年12月,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21位新成员加入其全球灯塔网络。亨通光纤光棒智能制造工厂成功入选,这是全球光通信行业的首座灯塔工厂。
走进位于苏州吴江的亨通光纤光棒智能制造工厂,一台台自主研发的精密装备整齐排列,一架架重型桁架机器人在网格化车间中来回穿梭,不远处中台集控屏上实时记录着每一个工艺参数的变化,作为“中枢大脑”掌控整座工厂里的生产工序。
刘振华说,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场景背后,正是亨通光电推进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在数字化转型与分析、智能自动化、可持续发展等领域赋能高质量生产经营的创新实践。
“当整个行业的趋势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转型就是一种鞭策和外动力,对于亨通光电来说,这是我们自下而上的一种需求。”刘振华说,亨通光电的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早在十多年前,亨通光电就率先启动工厂智能化、制造精益化、管理信息化“三化”工厂建设,全力打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作、柔性化生产、可视化监造的智能制造先进模式,以数字化升级智能制造,以智能化融合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不断创新与突破。
“通过灯塔工厂,亨通光纤的人均产值得到了大幅提升,全部工作人员从原来的两三千人,下降到现在的六七百人。”刘振华说,通信光纤与其他行业不同,生产环境高温高压,人根本无法进入。此外,光纤的粗细和头发丝相差无几,最终的产品只有200微米左右,部分产品甚至要求只有8微米,尺寸精度要求在0.7微米,这些严苛的标准和要求,注定需要机器来替代人。
对于企业而言,转型的投入往往是巨大的,决策的失败不仅影响企业的利润,也可能造成严重的战略错误。十多年前的亨通光电,是如何有这样的魄力和勇气的?刘振华告诉记者,学习是最好的进步阶梯。早些年,亨通光电在精细化生产上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那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企业发展所处阶段决定的。企业家的眼光,也是亨通光电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上走在前面的关键。
刘振华告诉记者,灯塔工厂的落地也提高了亨通光电的交付效率。去年,亨通光电曾同时接到两笔海外客户订单,要求在短时间内交付两种不同功能属性的光纤,传统生产模式下,从设计到投入生产、测试,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但是借助灯塔工厂的智能集控系统和仿真平台,研发人员只用了半个月就确定了合适的工艺参数。“不仅是时间短了,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客户对我们的认可和信任,因为这些海外客户一签合同都是合作很长时间。”
在政策驱动下,近年来企业的转型意愿愈发强烈。“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投入产出比是始终需要考虑的问题。”刘振华表示,亨通光电在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之初,通常都是通过实验性的项目,先通过小规模试点来验证结果,这样可以避免投入过大带来的影响。在转型方面,亨通光电采取的也是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例如亨通光电吴江生产基地,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光纤光棒单体工厂,集约化到了一定的程度,物流则成为下一个痛点。因此,公司计划把整个工厂的物流配送体系都变成机器自动配送,进一步提升工厂运作效率。
“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
打开亨通光电官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展开的世界地图。地图上,以苏州为起点,链接着巴西、南非、西班牙、葡萄牙等世界各地,代表亨通光电在海外的业务布局。2014年,在经济全球化和共建“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亨通光电提出“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加快打造全球化运营的高科技、国际化企业集团。
当时,捕捉到海底光缆商业机遇的亨通光电,开始正式进军海洋通信业务。通过自主研发、对外收购等方式,亨通光电成功攻克了海底光缆系统万公里光电传输、万米水深耐压及水密氢密技术、25年超高可靠性三大行业关键技术难题,率先打造出海底光缆系统全产业链,并实现产业化与工程应用,形成了欧美日中四足鼎立的全球市场格局。2017年,亨通光电子公司亨通海洋成功完成5000米级海底光缆海洋试验,为国内海底光缆制造企业首次进行的国际化海底光缆海洋试验。
据了解,作为国际通信的重要手段,全世界有400多条海底光缆,承担了90%以上的国际通信业务。每根海底光缆要用绝缘材料包裹成束,再用大型光缆铺设船,埋藏在海床下几十米深处。海缆的铺设维修难度极高,加上整套工程的施工难度大,所以一直以来,民营企业较少涉足这一领域。但因为战略意义重大,各个国家都把它视作“兵家必争之地”。
在亨通光电展厅,亨通光电董秘顾怡倩向记者介绍,2018年,亨通光电承接了葡萄牙全球首座大功率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这是中国国际工程总承包企业在西欧地区首次签约海缆总包项目,也是中国高压海底电缆制造服务商在欧美高端市场的最大金额订单。这笔订单为亨通光电打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此后,亨通光电还陆续中标欧洲、东南亚、中东、中北美洲等重大海外工程项目。
“目前,公司正在重点推动新一代深远海大型风机安装船的建设,建成后可实现在70米以内水深进行海上风电机组的吊装及风机基础施工作业,安装风电机组将可覆盖至20兆瓦,以满足国内外海上风电大容量、深远海施工需求。此外,公司也布局了一艘大型国际海洋通信海缆施工船,用于海洋通信业务。”顾怡倩说道。
据亨通光电2023年财报,截至报告期末,亨通光电拥有海底电缆、海洋工程及陆缆产品等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金额约185亿元;拥有海洋通信业务在手订单金额约55亿元。目前,公司累计拥有海外产业基地12座,全球海底光缆交付里程数累计已突破94000公里。
从借梯登高,到扬帆出海,从学习和模仿,到成为技术和标准的引领者,回顾亨通光电的发展之路,其实可以看到很多民营制造企业成长壮大的影子。
正如“灯塔”二字的寓意,这些企业最初都把国外的优秀企业视作灯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洞见和光芒,最终也成为灯塔,照亮工业生产的未来之路。
以上就是关于【从借梯登高到扬帆出海——亨通光电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